獨立樂團漂流出口,來自台灣東海岸的原住民部落,擅長使用傳統古調元素創作,曲風融合團員各自不同喜歡的音樂類型。
首張專輯《逆游》於2015年發行,專輯錄音地點選擇回到家鄉,位於都蘭山的一座茅草屋,歌曲內能聽到細小自然環境的蟲鳴鳥叫,與歌曲的重拍節奏形成強烈反差,對樂團來說是適合表達歌曲內容的錄音方式《逆游》此專輯入圍2015年金音獎最佳搖滾專輯提名第二張專輯「O Fafahiyan No Riyar 海女」,這一張專輯從2018年10月,漂流出口開始籌備進行漂流尋聲計畫。漂流尋聲計畫意指在五個不同空間裡,各錄製12首歌曲(整張專輯)。12首歌,整張專輯都是樂器同步錄音。其目的在於—能錄製出創作者的心跳、旋律、情緒、能量。歌曲挑選是以最合適的音色及張力的空間作選定方向。音樂製作過程,從寫歌、練團、阿美族傳統樂器採集、樂器音色探索、樂器收音軌數制定、五間錄音室錄製、歌曲版本選定、人聲錄製、混音、母帶,歷時近兩年,2020年漂流出口終於做出了這一張音樂作品。
這張作品的題材與我們海洋文化生活相關。我們是出生在資訊時代的部落孩子,傳統生活文化隨著時間,一直從我們身邊轉變。儘管我們很難重建過去的模樣,不變是我們仍有母語(語言),而我們用最擅長的方式-即音樂,來表達我們對於阿美族海洋文化的呼吸與力量。現代科技,人類對海的了解遠遠不及對宇宙的了解。探索生命永遠不會停止,我們一起享受這一切過程。向海,孕育我們並讓我們推向未來的母親致敬。此專輯也入圍了第32屆金曲獎 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 及 最佳樂團獎。
樂團團員均來自台東阿美族原住民,巫尚.碧海與布妲菈.碧海是兄妹,來自比西里岸,他們的表弟鼓手林肯,來自都蘭。從小跟隨父母輩的工作,在外縣市求學成長,是人們所稱的都市原住民,而漂流出口的團名源自樂團對於族群文化與身分認同,代表藉由音樂創作返回家鄉,帶著漂流在外尋找出口的心情,抱持著對生命的希望,在尋求自我的道路上走下去。漂流出口的現場演出爆發力十足,時常穿著阿美族傳統服飾進行演出,衣服鮮豔的色彩加上重拍音樂,契合出生猛神秘的感官體驗,而演出即興意味濃厚,在默契搭配下玩弄歌曲、穿插古調、變奏,與時常發生〝意外的現場互動〞。而難以被定義的漂流出口,有著鮮明的樂團特色,自稱台東阿美族的「民謠實驗搖滾樂隊」。
漂流出口成立於2011年,早期常在台南TCRC演出,之後不定期在國內各地代表音樂節演出,2017年開始在至歐洲,北美,亞洲等國外演出或巡迴,如 CMW加拿大音樂周、2017貴人散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