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范志明 Talaluki

藝術家簡介

1968年出生於花蓮縣壽豐鄉溪口部落,阿美族名是Talaluki,意為蝙蝠,長居於台灣東海岸。以大型公共藝術創作為主,擅長鐵塑及複合媒材設計,近十幾年則在太平洋與海岸山脈雙重祝福餵養下,把漂流木運用到了極致,包含其所創辦的比西里岸「寶抱鼓隊」,漂流木鼓座與Paw Paw (寶抱,阿美族語,意指浮球或浮筒)相結合,以工藝和舞樂成功為該部落打造了極具海洋特色的在地產業;創立漂流木手工琴品牌,專門研發及製作職業級吉他、貝斯;近年來則同時專注在漂流木裝置創作上,以細枝、塊狀、不規則狀木頭堆疊拼接而成的各系列動物與人像創作,肌理線條拿捏精準、表情神態栩栩如生,整體又能與當地自然地形地貌相融合,雅俗共賞,深具教育及藝術價值,相關作品常見於綠博、美術館與各大地景藝術節。

Facebook

范志明
作品介紹

作品名稱:迎風逐浪 Mihizai
作品尺寸:485 x 350 x 350 cm | 105 x 150 x 170 cm

作品媒材:漂流木、鐵、線繩

每逢東北季風吹起的日子,蘭陽平原沙灘上總是出現逐鰻苗而居的臨時聚落,上百位來自本地與花東的漁人,各自緊握三角網或手拖網,在寒冬中,在翻滾的浪潮裡長夜追逐,拚盡全力,只為追逐一個生活的夢想。這件作品,象徵的正是上述的每一個織夢者,滿心期待與思念穿過髮際、越過層層網子,最終吹動了手中的希望風車,視覺化的轉動,從抽象到具象,代表的即是夢想的實踐。

附註:Hizai為台語發音,意指「魚仔、魚苗」,Mihizai則是阿美族語,借用台語的hizai,加上發語詞mi,意指「抓魚苗的動作或行為」,簡單一字的應用,卻也道盡了漢人與原住民一起逐鰻而來,在出海口、在沙灘上共同揉合交織成就的一幅壯闊風景。

駐地創作地點

狀圍沙丘生態園區